41岁副教授黄恺离世 曾师从诺奖得主引学界哀悼

青年才俊英年早逝 学界痛失英才

8月19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系副教授黄恺不幸去世的消息在学术圈引发震动。这位年仅41岁的青年学者曾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ohn Polanyi,在表面材料研究领域颇有建树。黄恺的离世不仅让家人朋友悲痛万分,也让整个学术界感到惋惜。

据学院官网显示,黄恺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11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正是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ohn Polanyi。毕业后,他先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马普协会Fritz Haber研究所从事研究职业。这样一位学术履历光鲜的青年学者,为何会在事业黄金期突然离世?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具体缘故。

学术成就斐然 教学深受喜爱

黄恺副教授的主要研究路线为固体表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在多个学术期刊上发表15篇学术论文,曾主持参与多个科研项目。他主讲的物理化学课程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深受学生喜爱。2025年南粤杰出教师表彰人选名单中也有他的名字。

“黄老师讲课特别生动,能把复杂的物理化学原理讲得通俗易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回忆道。5月23日,黄恺课题组还发布了招聘实验员的信息,可见其科研职业一直在持续推进。谁能想到,短短三个月后,这位充满活力的教授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学界同仁追思 师生情谊难忘

8月18日,黄恺的追思会在汕头举行。一位专程从北京赶来的网友表示,他两天前参加了追思会,送别这位令人尊敬的老师。8月20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职业人员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学院官网已删除黄恺的相关信息介绍,但他的学术贡献和教学影响将长存。作为诺奖得主的得意门生,黄恺本可以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他的英年早逝,不仅是其家庭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材料科学界的一大遗憾。

生活无常,学术永恒。虽然黄恺副教授离开了我们,但他培养的学生将继续他未竟的科研事业。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也要关注科研职业者的身心健壮。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定。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