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概览
1. 家世背景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秦将李信后裔,世代习射。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授中郎。文帝曾叹其生不逢时:“如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2. 主要经历
景帝时期:参与平定七国之乱,但因私自接受梁王将军印未获封赏。
武帝时期:
前129年:率军出雁门击匈奴,兵败被俘,佯死夺马逃归,贬为庶人。
复任右北平太守:匈奴畏其威名,称“飞将军”,数年不敢犯境。
前119年漠北之战:任前将军,因迷路未参战,战后不堪军法责问自刎。
二、军事成就与争议
1. 战功与风格
善骑射,以少胜多案例:如百骑智退匈奴数千骑兵(“解鞍疑兵”之计)。
治军特点:宽松简易,士兵“人人自便”,同甘共苦,深受爱戴。
2. 重大败绩
多次全军覆没(如前129年雁门之战、前120年右北平被围)。
漠北迷路导致单于逃脱,成为自杀。
3. 争议事件
杀降卒:任陇西太守时诱杀羌族降卒800余人,被相士王朔视为“不得封侯”的天谴。
杀霸陵尉:罢官期间被霸陵尉阻拦夜行,复职后借故将其处死。
三、历史评价
1. 褒扬之声
司马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赞其人格魅力;称其“勇于当敌,仁爱士卒”。
唐代诗人: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卢纶“没在石棱中”将其塑造为英雄符号。
2. 批评之论
宋代司马光:“效李广,鲜不覆亡”指其治军松散导致高风险。
黄震:“每战辄北,因踬终身”评其缺乏战略才能。
四、家族与后裔
子嗣:
长子李当户(早逝)、次子李椒(代郡太守)、幼子李敢(封关内侯,因击伤卫青被霍去病射杀)。
孙辈:
李陵:李当户遗腹子,率五千步兵击匈奴,兵败投降致家族被诛。
李禹:李敢之子,巫蛊之祸中被诬杀,陇西李氏遂衰。
五、历史地位
唐、宋武庙配享,追封怀柔伯,位列名将。
符号意义:“李广难封”成为怀才不遇的典型意象,其悲剧性掩盖了军事能力的争议。
资料延伸
原始文献: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最详实。
争议分析:知乎用户剖析其“自负自大”“治军缺陷”等短板。
对比研究:与程不识治军风格差异(宽松vs严谨)反映汉代兵学多元。
> 李广的形象在史家笔下有血有肉:勇武过人却难封侯爵,爱兵如子却杀降泄愤,忠君报国却私怨必报。其复杂性恰是汉代武将命运的缩影,亦成就了千年文学咏叹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