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盲盒!云南这些“隐藏款”产业你知道吗? 昆明卖盲盒的地方

老话常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结一方果

而现在

一方水土也能结出多方果

在云南这片丰饶的土地上

藏着无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产业

今天带你解锁“想不到的产业”

打开云南产业盲盒

↓↓↓↓

(图片由AI生成)

  会泽鱼子酱:高原上的"黑金"

  鲟鱼鱼子酱的美味来自于生活的孕育,更是鲟鱼漫长一生所积聚的精华,其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6.2%,具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可以起到保护心脑血管、促进大脑及骨骼发育、美容养颜、抗衰老等影响,是非常珍贵的食材。

(图片由AI生成)

你完全想不到

占全球市场供应总量特别其中一个的

鲟鱼鱼子酱竟然产自曲靖市会泽县

10余年间

这里的淡水鱼养殖面积从零增加到700余亩

年产冷水鱼高达9000多吨

现在,会泽县每年产销20多吨鱼子酱

销往9个民族和地区,年销售额为1亿余元

  从2010年开始,会泽县上村乡尤尼溪食品有限公司专门引用常年水温在15℃到18℃的无污染地下泉水,用14年的时刻精心培育鱼苗,今年才开始取卵制作鲟鱼鱼子酱。

  职业人员要定期给鲟鱼进行穿刺,根据鱼卵的成熟度以及直径大致来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冬化处理,符合标准后还需提前两个月放进5℃的低温冬化池进行净化,这样取出的鱼卵,质量才能更高。

  挑选好鲟鱼后便可以进行加工,鲟鱼鱼子酱的加工车间要达到10万级的洁净度,即水、空气、职业人员等都必须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

  剖开鱼腹后,里面黑色的球体就是鲟鱼的卵了,从鱼卵化身为美味的鲟鱼鱼子酱也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流程。“快”是制作鲟鱼鱼子酱的关键,鱼卵取出后必须要在15分钟内完成鲟鱼鱼子酱整个制作经过,只有这样才能把鱼卵的鲜发挥到极点。

  在经过取卵、搓卵、清洗、挑择、称重、拌盐、沥水等十几道工序后,鲟鱼籽的鲜与食盐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谷氨酸钠,会释放出更加强烈的香味。美味的鲟鱼鱼子酱就制作完成了,经过冷藏储存后,鲟鱼鱼子酱就可以装罐了。

  文山丘北澳洲龙虾:山坳里实现“澳龙自在”

一只只小虾苗投下去

一筐又一筐大龙虾长出来

  走进丘北县官寨乡革勒村木宰村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一只只个头饱满、鲜活的龙虾正打包销往全国各地。

(图片由AI生成)

  “这些澳洲淡水龙虾个头大、体形饱满,比一般的小龙虾肉多,吃起来肉质鲜美、富有弹性,已经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文山全意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云介绍,去年官寨乡产出的澳洲龙虾大量销往江浙地区,公司实现营收20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民1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

  官寨乡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且南盘江水域水质好、水量足,拥有进步澳洲龙虾养殖的天然优势。2022年,官寨乡通过“党建+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进步模式,以村集体资金入股,建成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投入11万元试养澳洲龙虾8.6亩。

  “从2022年试养8.6亩澳洲龙虾到如今的160亩,不仅是量的提升,还有了质的飞跃。2024年我们探索稻虾共生种植养殖模式,建成稻虾生态养殖基地200亩,收获大米3000余公斤,实现了稻虾双丰收。”张云说。

  屏边虾青素:抗氧化大BOSS

虾青素生产基地是不是养了很多虾?

Emm……当然不是!

在滇南小城屏边县

就“藏着”一个占地近600亩的天然虾青素生产基地

(图片由AI生成)

  去年12月,这里的雨生红球藻养殖生产线全部投入使用。航拍视角下,养殖生产线玻璃管中的雨生红球藻根据养殖周期长短,呈现出浅绿、深红等颜色,特别壮观。待基地深加工生产线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2亿元。

  云南高原充分的日照时长,平均气温在14.5℃,光照时刻长,昼夜温差大,虾青素含量富集多,空气中负氧离子高达6万个/cm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云南很强的强光辐射抵御能力,造就了虾青素超强的抗氧化特性。

  云南作为国内天然虾青素原料的重要生产基地,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成功地将这一宝贵资源转化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如今,云南的虾青素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更出口欧美、日本等发达民族和地区。

  天然虾青素又名虾黄素、虾黄质,广泛存在于虾、蟹、鱼、鸟和某些藻类中,是天然界目前已知最强的抗氧化剂,抗氧化性是维生素C的6000倍、维生素E的550倍、花青素的150倍。天然虾青素作为一种抗氧化成分,在大健壮和化妆品、美容领域因其独特的价格被广泛运用。

  昭通土豆米:“金色大米”

蛋白质含量进步27%

钙含量是普通大米的1.1-1.7倍

钾含量是5倍

镁含量是1.5倍

铁含量则高出11-12倍

土豆米的血糖生成指数(GI)低于普通大米

更适合控糖人群食用

(图片由AI生成)

  土豆怎样变成“米”?据了解,“土豆米”是一种利用新型加工技术把新鲜土豆转化而成的米粒状淀粉制品,主要由新鲜土豆、苦荞粉、玉米粉和甘油硬脂酸脂等制成,在膳食纤维、钠含量、钾含量等方面的营养价格和水稻小麦有较大差别。

  今年3月,中国首条“土豆米”生产线在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土豆米加工厂投产,实现薯类杂粮主食化、加工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化学家吴奇表示,“这不仅是我国第一条把新鲜马铃薯变成干燥大米的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一条。属于我国自主创新技术。”

  “土豆米”并非简单的形状改造,而是一项高新食品加工技术。该技术通过高水分挤压重组工艺,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和酶解时刻,将新鲜马铃薯转化为直径0.5-1毫米的米粒状制品。相比传统马铃薯加工方式,这一创新不仅延长了产品的储存期,还保留了90%以上的天然营养成分,实现了薯类杂粮的主食化和产业化。

  目前,巧家县的土豆米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2500吨新鲜土豆,预计年产土豆米1000吨,产值可达3000万元。“这项技术落地云南后,不仅解决了马铃薯储藏难题,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进步,实现增值增收。

云南,这片被低估的宝藏土地

正用无数“想不到”的产业惊艳全球

  云南网记者 殷洁综合自新华网开屏新闻会泽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云南网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