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特别痴迷佛道修行,很是热衷于去名山大川寻访高人。每次去一些大山的后山,都会偶遇一些高人,传授一下他们的教法。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地图上寻找下一个要去的山,一看甘肃这个地方还没有去过,于是就研究甘肃有何著名的山。跃入眼帘的就是崆峒山。
崆峒派是武侠小说里的著名门派。因此我对崆峒山也很有兴趣。于是当即决定,要去崆峒山寻访高人。
崆峒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座仙山。相传广成子修炼得道于此山,黄帝前来向道家仙人广成子问道,人称崆峒山为“天下道教第一山”。
崆峒山还是中国五大武术流派其中一个崆峒派的发祥地。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均以登崆峒为盛事,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山既有北方山势之雄,又有南方山色之秀,不愧为“西镇奇观”、“神州西来第一山”。
我上山之后,照例恭恭敬敬地参拜了山上的道观。领略了崆峒派的武学风采。便趁着天色尚早,直接往后山走去。
这个崆峒山的后山,我觉得风景山色比前山更加好。峰峦叠嶂,崖壁峭立,平台幽寂,怪石嶙峋,洞穴深邃,林木葱郁,湖光野岚,相映成趣,西北之地,有如此秀色可佳的山,确实难得。
让我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我走着玩着,对寻访高人之事已经抛在脑后,不知不觉就走迷了路。由于时值夏天,忽然感觉头晕目眩,热汗交激、火气憋闷,一阵昏迷,便不省人事。
等我醒来之时,感觉有毛茸茸的手正在我头上按捏,只见自己躺在一个竹长躺椅上,旁边是个矮房子,头顶上是一颗大树遮阴。身边有两只猴子,正在给我捏脚按头。
我一惊,坐了起来。一看眼前有位老道长正在煲药。
他看到我醒了,就倒了一碗热腾腾的药来,要我喝下去。我一口咕嘟下去,顿时感觉神清气爽,特别舒服,老道长吩咐那两个猴子说:川穹、半夏,你两个先去休息。
两只猴子一听,乖乖站立一旁歇息去了。我特别惊异。赶忙行礼道:无量天尊,老神仙,多谢你救命之恩。
老道长说:哈哈,别叫我老神仙,我和神仙差得远啊。你为何一个人在这后山乱走,山里面独自行走,还是很有风险的啊。
我说:我正是为了寻访无论兄弟们这样的高人而来啊。
我便给老道长报告了我学道修行的情况,说了很多。
老道长耐心听我说完,笑了笑,说道:你被我救了下来,也是一场缘分,那贫道就送你几句话吧。
我听你刚才所说,你一心想要在世外寻找高人,认为要到高山之中才能修的好。你说话之中句句都把修道这件事,弄的是神乎其神。
因此我想送你这句话,要告诉你红尘滚滚,最适合修道。
红尘之中,何最多?烦恼最多,纠缠最多、是非利益争夺最多,恩怨情仇最多、诱惑最多,这些可都是在高山之上,住在洞里面,求之不得的呀。
没有事务发生,当然没何烦恼,有事务发生了才知道烦恼可怕,抵挡不住。
就好像你不打坐不知道,自己杂念那么多。把腿一盘往那里一坐,才知道杂念纷纷,根本就抵挡不住。
红尘中的烦恼是修道的极好素材。由于它带着复杂的信息,带着繁复的外相。对你完全是一种考验。
当你觉得自己有点道行。可是一转眼名利争夺迎面而来,各种诱惑浮在眼前。你喜欢的人,喜欢你的人,你厌恶的人,讨厌你的人,通通都在你面前交织。你的反应怎样,还能透地过吗?还能淡定吗?
你为了生存为了提高也不可能躲起来绕过去,可是心里面对这些物品怎样都过不去。
这些事务来了,你的清净心还有吗?你还能做得到,平静平淡能放下吗?
因此说事非经过不知难,你不到红尘中滚一滚,你就不知道红尘其实是最好修道的。
就好像你去考驾照。学完之后,你必须要上路,你不上路。不去各种路况上训练自己,你是开不到一手好车的。
所谓修道,最重要的是初心不改保天真。
你要始终记得你初初想要发心修道的那种心态。
你是否能够长期保持那一份初心?
当时那种我一心向道我此生想要舍身成道的炽热,是否还在?那种心的感触,对生活解脱的希冀心念是否还有?一年之后还有没有?两年之后还有没有?10年之后还有没有?
初心如果不改,这个人修道一定会有点成就的。
我说:那何故要保天真呢?
他说:正由于红尘滚滚,人在红尘俗世当中很难保护自己的那份天真本性。
这份天真其实就是诚恳单纯直观的一种生活能量。
如果你在名利是非乌烟瘴气当中依然能够好好的保护自己这种天真的秉性,不为世俗舆论所影响。不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遇到张三你也是天真。和李四混在一块,你也能天真。
名利场中你也能天真。在社会中混再久,你归来依然是少年。这种心态,情形就很适合修道了。
所谓天真呢就是心地单纯,性情诚恳,没有任何做作和虚伪。即使有许多迷惑,许多艰难挫折和各种熏染,他依然能够保持那种洗尽铅华之后的纯真。
庄子说:真者,故受于天也,天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我们道家把这两个字叫做本来面目。何是天真呢?就是本来的面目。每个人都有的,从小就有,一辈子都不会丢。天然不可变易,只不过你懂不懂拿出来用而已。
你看世上有些人,他无论处在何环境,在干何,他那个天真的性格秉性永远都不变。这样的人,很难得。
这个天真呢,在我们道家还有两个字叫清静。用清静更加能够说明这种境界。而清静了就和天真是一样的,本来就具有的。
正所谓本是天生清静人。我们在娘胎里投身做人。是父精,母血和外来神识三者相合。而成其为人。这三者其实都是有来处的。不会无端端就在这里。都能够回溯到天真那里。
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本来都能够回溯到清静。没有那个清静的本体,不会有我们的这个如此神妙的身体和身心。和各种功能,各种造作。
因此我们本来就具有清静的德性。假如你要在这个本来的清静上面,再要去刻意寻找另外一个清静,想要找一个或者修一个所谓啥都没有啥也不动的清静,那是怎样找都找不到的。
你可能需要长时刻去感悟何是再向何处寻清静。
我说:那努力精进和刻意造作到底有何区别呢?
他说:这个区别很难搞清楚。其实就在你心里面的执着与否。
打个比方,现在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现出真身,亲自站在云端上来教你道法,你说这是个何物品?
我说:那我当然顶礼膜拜,他是神圣显身了。
他说:当你觉得他神圣无比可以依靠可以膜拜。他就是个魔障了。
当你对着这个显现都可以做到清静不动心无拘无束不把它当回事。不做圣解。他反而就是神圣。
努力和造作的区别也是如此。当你不执着非要去怎样样,你的努力就是精进。当你一旦执着,你的精进就变成障碍。就是违背天然背道而驰。
因此天然不天然不在于你的外在的形象和情形,而在于你内心的执着与否,清静与否。
我说:那么达到这样的清静有何功用呢?
他说:能出能入,没有任何障碍,就好像孙悟空进出瀑布毫发无伤一样。
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片叶都不沾身的缘故是由于你的心没有粘性。
你等于清除掉了你心上的不干胶和胶水魔术贴等等这些物品。
因此你投入到任何一件事当中,走到任何一个环境当中,与任何一个人的交往当中,你都不会被这些物品沾惹和影响,你始终保持你的独立,保持你清静的内心。完全不会摇摆不定,随风飘摇。或者跟着五迷三倒失去自我。
一个人能够达到在夫物芸芸的万法之中,能出能入无障碍,那也就到头了。
当然我们一般的修行人,也就是尽量的去做到这样,尽量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里面,各种环境里面都提醒自己不要去沾染太多。不要去计较勾结太多,不要和人家纠缠交织,让心尽量的保持独立。
慢慢的你就能体会到何叫做可有可无的自在。
老子说的大道是无为,无为并不是何都不做,而是何都可以做,也可以都不做。可有可无,其实就是无为。
我说:可有可无,不是一种冷酷冷淡冷血吗?
他说:就和刚才你问的那个难题是一样的,到底是冷酷冷淡冷血还是自在和智慧。不在外人怎样看?而在你的内心是怎样的?
打个比方,你经历了一段情感,你也喜欢他,他也喜欢你,你们两个在一起很开心,可是他一走了离开你了,你就活不了了。这就不是可有可无,这说明你被这段情感牵绊捆绑了。
如果你在这段情感里面也非常认真和享受,可是当他离开你,不愿意和你在一起了,你不会感到任何难受。你会坦然的接受这个事务,这就叫可有可无。听起来似乎是有点无情冷淡。
可是搞不好你在这样的情感里面更加的专心投入和诚恳,只不过你不被这个情感的结局所羁绊所影响,因此叫做可有可无。
一个人能够做到可有可无,这已经是到无为天然的境界了。他将活得非常的自在。庄子把这种情形叫做逍遥游。
我说,那请问我们这个道到底在宇宙中的何处呢?是不是在88层天外天?五维六维十几维的空间之外的。
他说: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宇宙纵然有千道万道,我们都要守此人道。
不要乱七八糟,胡思乱想那些,五维六维,七维八维十维。
先把这个三维搞明白了,活通透了,搞到无怨无悔了,他就直接是通万维了。
因此我说唯人道马首是瞻。咱们先把人道活好了。把人道修好了。再去谈好高骛远。
我问:人道是修何物品呢?
他说:就是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往上往大了说,还有功名利禄,儿女情长。
来来去去反反复复就是这些物品,修道修道修的就是这些道。
何是修道,就是柴米油盐不动心,功名利禄不动心,儿女情长不动心,一切都不动心。
我说:不动心不是死了吗?
他说:不动心了,说的不是心念不动的死寂,而是活生生的笃定,是不随之而动、不因之而动,不动上加动,因此又叫做柴米油盐行大道,能出能入无障碍。
说到此处,两只猴子川穹和半夏,忽然间欢呼雀跃,手舞足蹈。
老道长起身说,我看你面色已经恢复的很好了,现在天色已晚。我让川穹和半夏送你出去,你早点下山。
我一看表已经下午5点多了。只好听从老道长安排,有两个猴子送我出林子。一路下山而来。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