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大搬家背后:低息时代逼出理财热
7月份居民存款突然少了1.1万亿,这个数字看着吓人,但其实只占总存款的不到1%。真正刺痛老百姓神经的,是现在银行那点可怜的利息——一年期不到1%,三年期1.6%,五年期居然还倒挂到1.5%。这利息连物价上涨都跑不赢,钱存银行等于每天都在贬值!
钱不会凭空消失,那它们都去哪了呢?既没去商场消费(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创年内新低),也没躺在家里睡大觉。原来,精明的老百姓早就开始”存款大搬家”,纷纷把钱投向理财、保险和股市。数据显示,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一下多了2.14万亿,就像蓄水池突然换了个出水口。
理财成新宠 股市迎热潮
理财市场最吃香。虽然平均收益也就2%出头,但稳稳跑赢银行定存。现在理财规模已经逼近31万亿,半年就涨了7.5%,买理财的人数更是暴增1000万。这些可都是想通了的普通老百姓,他们不再死守低息存款,开始学着让钱生钱。
胆子更大的直接杀入股市。7月A股新开户近200万,同比暴涨七成。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700点,创下十年新高。资金和乐观心情互相推动,形成”越涨越有人跟”的循环。不过要注意,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啊!
矛盾心理:既要安全又要收益
别以为老百姓真的不爱存钱了。全国居民存款余额仍然高达150万亿,疫情这两年就新增32万亿。中国人对存款的安全感需求,就像一味永远不嫌剂量大的药。但现实很矛盾:一边死死抱着低息存折,生怕明天没收入;一边又悄悄把钱挪出去,想搏一搏更高的收益。这就像同时抱着救生圈和冲浪板,既想安全又想刺激。
存款利率还会再降,这是明摆着的事。理财不再保本,也是板上钉钉。股市涨到今天,谁都知道不会只涨不跌。可普通老百姓能怎么办?工资涨得慢,物价没停过,养老还得靠自己盘算。要么眼睁睁看着钱被通胀慢慢吃掉,要么冒险咬一口可能的甜头。每一次资金搬家,都是一次小心翼翼的深呼吸。
小编归纳一下:焦虑只是换了地方
钱从银行搬走了,但焦虑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发酵。在这场”居民存款暴跌”的大戏中,我们看到了老百姓在低息时代的无奈选择。理财、股市固然能带来更高收益,但也伴随着更大风险。怎样平衡安全与收益,将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理财课题。你的钱,现在放在哪里呢?